世界上第一台可以“看见”原子的显微镜是由米勒和巴哈杜尔在1955年发明的场离子显微镜(FIM)。1970年,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的分辨率也第一次达到原子水平。虽然由宾宁与罗雷尔在1981年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(STM)要晚于前面两种技术,但这丝毫不能降低STM的重要作用。STM是一种可以达到原子分辨率的表征物质表面结构的显微技术。另外STM不但可以“看见”原子,而且还可以用来移动表面原子。1990年,来自IBM的科学家应用STM将35个氙原子摆成了“IBM”三个字母,成为科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
在STM基础上发展出的原子力显微镜(AFM)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物质表面微观形貌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。AFM由IBM公司的科学家于1986年发明,而发明STM的宾宁也是AFM的发明者之一。AFM与STM同属于扫描探针显微镜。 STM依靠探针与样品之间的量子隧道效应检测样品的表面形貌。虽然STM可以实现单个原子成像,但是对于有机分子,STM无法给出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位置和化学键信息(具体原因可由量子力学给出)。AFM依靠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检测样品的表面形貌。如果探针针尖足够尖锐,理论上AFM可以让我们“看到”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位置和连接原子的化学键——这是化学家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。2009年这个梦想终于被来自IBM的科学家实现。通过在AFM针尖上固定一个一氧化碳分子,他们成功实现了并五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及化学键的成像。此后这项技术发展迅速,2013年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用AFM捕捉到单个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分子结构变化。同年,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学家用AFM首次观测到分子之间的氢键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STM和AFM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微观世界的秘密。
上图: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制备的量子围栏。参考文献:Crommie, M. F. et al. Science 262, 218 (1993)。